2019 年春节
今天是年后上班第一天,随便写写春节这一周时间的一些流水事件,以及感悟。
1. 回合肥过年
前年春节(2017 年)在合肥过的,因为年前的 11 月份订婚,父母从陕西过来了一趟,想着就不回去过年了,来回折腾。
原计划今年春节(2018 年)回老家过年,和老婆自相识、订婚到现在还没去过老家,需要见见长辈亲戚。没成想去年房子的事,一再折腾,到年底又跑回去了一趟,担心末了还需要回去,这是其一;再者距离实在太远了,两个人回去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,钱是一方面,时间也是一方面。去年因为买房子的事情,借了不少钱,压力也是很大。加上自己心里也懒,不想来回奔波,所以和父母商量,过年就不回去了,五一前后再回去吧。
这些年,陪伴父母的时间实在太短了,仔细想来自己很不孝顺,以后定居合肥了,回家过年也是个大问题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2. 拜年
合肥的民俗与老家(延安)大不相同,无论是饮食习惯还是礼节都相差甚远。
我们老家那边,拜年都是在年前拜的,而且礼数比较随意,要紧的亲戚,带点烟酒吃喝年前走一趟,陪亲戚寒暄几句即可。年夜饭晚上吃,也有熬夜的传统,就算睡觉也会开着房灯。大年初一早上是一定吃饺子,而且大年初一是不出远门走亲戚的。
合肥则不同,拜年都在年后,礼数就正式一些,送礼烟酒都要双数,拜年一般要去吃早饭(鸡蛋、卤菜、面条等),比较奇怪的是,拜年一般是全家人都去,这与我们老家不同,也没有大年初一吃饺子这种传统。给长辈拜年是相约同辈兄弟姐妹,子女,能去的全去,一起做饭一起吃,图个热闹。不仅是过年,正月十五、中秋节等也是如此。做「女婿」的这一年多,我参与过三四次,几十号人,好不热闹。
不光如此,包红包也不相同,老家那边就相对随意一些,包的大小全看亲疏程度,在我印象中,100、50 面额也是有的,意思到了就行了。而合肥这边不同,红包讲究比较多,基本上都是 200 起。
这一年跟老婆有过多次争吵,很多时候根源都在于南北方民俗历史导致人的观念理解不同。我认真想过这个中缘由,除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之外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发展相差太大,北方发展相差南方甚远,利益纠葛不同。放到 20 年前,我们那边的穷可能是吃不上馒头,只能吃窝窝头,而这种情况同比放到南方,可能是四五十年前才有的。我跟岳父岳母聊过这个话题,我六七岁的经历,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经历。经济资源的不同,导致了亲戚之间相处的模式全然不同,资源受限的情况下,兄弟姐妹难免出现争抢会比较明显,关系自然就疏远了。
3. 年味
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,年味都在逐渐淡薄,经济发展至今日,「年货」早就没有了意义,逢年过节才能吃的上穿的上的东西,现在随手可得。
除此之外,这一代的年轻人(90 后、95 后等)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社交主打线上,线下的关系维持逐渐淡薄。在未来,传统的礼节可能会消失,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是如此,上海当地很多人过年就是出去旅游,不会这么复杂的拜年。
不知道是好是坏。
4. 一部电影:飞驰人生
过年无事,跟老婆一起看了「飞驰人生」,挺好看的。虽然各种段子拼凑到一起不免尴尬,但是整体还是挺好的。
我这个人啊,没什么故事,初中、高中、没人喜欢我,我也不喜欢别人,父母身体一直很好,没发生过任何的意外,车祸什么的都没有,没考过研,没打过仗,没在 KTV 里唱哭过小姐,没有逼良为娼,也没有劝妓从良,只有坐在赛车里的时候,我才觉得自己活了一次。
笑着笑着就哭了,永远热爱。
5. 归程
到舒城拜年之后,就下大雪了,气温也骤降。在车上的积雪,没多久就结冰了,南方的雪跟北方差距也很大···。原计划初五、初六走都行,初四下雪、初五就匆忙走了,因为初六天气预报也有大雪。
开春开车本来就有压力,加上积雪就更麻烦了,路上打滑不说(励志得买个好车),开车开到高速口才发现高速因大雪封了。沿着省道各种绕就罢了,谁知道也遇到了走着走着没路了的尴尬情况,眼看都搁到三不靠的大马路上了。最后在芜湖找了一个汉庭酒店住下来,初五开了七八个小时,实际距离走了相当于 150 公里左右(全都绕路了)。睡了五六个小时,初六早上五点就出发了,好在高速解封了,尽管还下着不小的雨夹雪,早上十点总算开到了杭州。
一个人开长途也的确不行,我不会开车···,老婆几次发飙,当忍也就忍了。2019 年得考虑考虑学驾照了。
6. 承启
2018 年依旧没有写年终总结,只是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。2017-2018 年折腾的事情比较多了,但是都不顺,也算是一种磨练吧。
以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折腾的情况逐渐变成了养家糊口,这个过程有些难,这两年当是过度年了,没有办法,人生逐渐的到了尽责任、尽义务的阶段了。这几年的主要目标是攒钱还贷,不宜大折腾,稳中求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