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年个人总结
从 13 年开始一直有些年终总结的习惯,这已经是第 4 个年头,真快。
写文章的有一个好处是你可以时不时的看一看以前的自己,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蠢,有的时候会佩服自己,有的时候会脸红,有的时候会眼红,喜怒哀乐皆在其中。
我发现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的:你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以后,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的感觉也会跟着变,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好,也不一定会坏,因为你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期望,但作为回报,往往和你想的差距很大,但又不算差。就以我写东西为例,刚开始的时候,并不是为了什么提高技术水平,锻炼思维能力,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「酷」,这也就是各种博客工具层出不穷的原因,搞个个性化的域名(eg:perfect-is-shit.com),简洁清爽的的博客界面(eg:keep it simple, stupid),两个玩技术讨论某个话题的时候,甩出自己的博客,言下之意,拿去看,还会冠以「分享」的美誉。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承认,这可能是最初写博客能坚持下来的原因;第二阶段是:学习某一门技术,一个难缠的 bug,对一件事物的理解,都会写成文章,逐渐的,写东西成了习惯;第三个阶段是,当你发现为了提高技术水平,锻炼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,是写,而非写博客,博客也不是最好的载体,随便找个在线笔记就足够了。回归到本质上,是要不断的写,写在哪里并不重要(博客,wiki,公众号,笔记本)。
这个现象告诉我,不要妄自揣测一个人坚持一件事情之后会得到什么,包括自己。时刻对未知的人或者事保持怀疑与敬畏,而同时自己培养一些值得坚持下去的习惯(事情)。
昨天看晓松奇谈里高晓松说:「其实你并没有那么多的选择,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独木桥,大地辽阔不是为你、我准备的」。我翻了前三年的总结,进行了对比,各个方面变化都很大,以前并没有想到会成了现在这样,但我仔细琢磨琢磨,应该就是现在这样的。毕业的时候,喜欢摇滚,喜欢自由,一直就不喜欢被别人管,天天想着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,独立的做些事情,我今天仔细的一琢磨,我几年前追求的竟然实现了:可以自由的做一些事情,没什么人管着,自己驱动自己,甚至驱动团队,有一定的决策权。这些经历正高晓松验证的这句话,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的选择,因为在选择出现之前我顺着本心已经做出了选择,去上海如此,来合肥也是如此。
下面,按照生活、工作、技术、阅读、写作五个方面分别进行 review:
1. 生活
今年九月份的某个早上凌晨 4 点左右,突然小腹疼,我本以为着凉了,结果疼了一个多小时,越来越厉害。要不是赵总电话打通了(谢谢老板),我就打 120 了, 去医院止痛、做 B 超才知道是肾结石。
那天早上可能是我出门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害怕,无助。
这一年里,感觉身体比以前差了很多,动不动就生病。可能是前几年对身体的过度挥霍导致的,北京经常晚睡,一放假彻夜打游戏,上海的时候,作息非常不规律,缺乏锻炼。
之后的三四个月里,我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温水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人就是这样,只有痛苦切切实实的砸的自己遍体鳞伤的时候,才真正明白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,比如:身体是革命的本钱。
之后就有人说,你生活中缺少一个妹子。我觉得不是,只是因为自己不够了解自己的身体,没能够照顾好自己而已,吃一堑长一智。我相信真正影响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,和他人与社会环境无关。
去年买了把电吉他,打算做一个会弹吉他的男人,没有然后了;买了一个自行车,打算骑行,没有然后了。倒是 fengfei 来到公司以后,偶尔还能打一次篮球和乒乓球。
今年出行的太少,五月份去过一次乌镇,和 Tanky 他们聚了一下;上半年回了一次上海,和张超、磊磊聚了一下;十月份心烦去杭州找磊磊聊了聊天。
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,也不喜欢出去转,这不好,以后要改善。
2017 年最重要的事情是调养身体(作息、饮食、锻炼),其次假期要多出去走走,过完年争取和 Tanky、朱哥他们再聚一次。
2. 工作
前半年一直都在孤独的开发,两周一个版本,给自己的门店用。后来有了销售、测试、售后的介入,总算像模像样的搞起来了。我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(终于不再介意这个词汇了),所以人员的不断增多,产品更迭,心里上总会有些起伏,本身对产品有了较高的期待,自然对别人就少了一些宽容之心。
相比往年,工作效率今年提高了很多,一方面是工作都是自己安排的、知轻重缓急,一方面是对技术、框架工具的熟练度提高,最后是公司内部人员协作流程的梳理。
产品目前大部分还是在合肥市,估计到年底,能有上百家的线下门店。
2017 要年继续保持现在的高效,对 Web 前后端的框架要深入了解一下,技术部继续做销售、售后坚实的后盾。
3. 技术
最近半年,我惊奇的发现,自己已经不再习惯于是以前自底向上的开发模式,而改为自顶向下的开发模型。这两者的区别在于,做事情是先从细节着手,还是先梳理流程。这两个术语可能不一定专业,是我造的(好像从哪里听过)。
做技术一开始执着于细节,是因为对细节不了解,对技术不自信;而做的时间长了,你只需要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手段就足够了,至于这种手段我是否掌握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我需要会的时候,我就能学会,这是一种自信的做法(而这些自信建立在你对众多细节长期的研究的基础上),也是一种更高效的做法(更好的拆分任务,实在不行给别人做啊)。
举个特简单的例子,一个新手,习惯写两行代码就执行一次程序,看看运行结果,验证一下写的对不对;而对于一个老司机,总是一次性写完一个小功能,然后调试,因为他知道思路是对的,出错只会出在语法层面和一些边界条件上。
但是,技术上依旧有很多的不足,跑的太快了,没有时间阅读文档,用新技术全凭旧技术积累的经验和感觉,虽然这足以应对日常开发,但因为对新技术没有全面的了解,造了很多轮子(谁知道人家已经提供好了方案)。
最近一段时间,平均每天晚上会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去看 Django 文档并翻译部分重要的章节。明年要把 wiki 坚持写下去,写完 Django 写 Linux 和 DB(MySQL, Redis),这些常用的的东西一定要把原理搞明白。
坦白说,不算是自夸吧,后半年感觉自己和以前技术上真的不一样了,很难形容,看东西的时候不像以前那么急躁,没看到一处总是能和以前的应用场景联系起来,然后立刻加以利用。
4. 阅读
额,去年在信誓旦旦的说一周看完一本非技术书,然而今年看的书总共加起来也没有 10 本(算上古龙小说应该超了),差评。
现在的自媒体过于发达,不说资讯类的,光技术类 App 的就特别多,但其实优质的文章并不多的。大部分看到的「知识」都是经过若干人之手的,早就丧失了本来的味道。
看似这些 App 可以让你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,以至于大部分成了低头族,但实则关心更多的确实娱乐八卦。读这些精心整理好的东西,就好像吃快餐一样,刚开始觉得挺好吃,但时间一长总会营养不良。所以,读书,就要读经典。
还有一个体验是:开始一字不落的阅读。这是从李笑来的某一篇文章中提及的,以前还真的没注意,总觉得读书越快越好,但是其实不是。后来我看书、看别人写的文章,都是一字不落,认认真真的读,尽管读的内容少了,但冷静下来以后思考的东西就多了。
明年不要求读多少本书了,毕竟宝宝做不到啊!但是,强制买书,一个月 100~500 RMB 的预算,必须买,丫爱读不读。
5. 写作
今年一共写了 24 篇文章,差不多一个月两篇吧(6 篇补全的在西农系列都是年初写的)。相比前几年,写的少了太多了。 其实,写这种非技术类的文章,很伤脑子,有的时候自己看了也烦,纠结。但是,我还是保持半个月左右矫情的写一篇,有的时候是想写,有的时候只是想把这项技能保持下去。写文章和写代码一样,要多写,一旦扔一段时间,再写的的时候发现各种不对味。
本来打算把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也补一补,后来又放弃了,以后可能也不会写了。明年会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写 wiki 上,博客争取两周一篇, 写的更随意一些,生活、音乐、出行等等。
总结,不同阶段的对成长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。时至今日,我认为的个人成长是对自我认知的过程,其实我们真的不了解自己,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、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。所以要走出去,去尝试、求证。
2017,认真做事,全力以赴!